首页 > 行业动态 > 共赴一场未来之约——淄博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与生态建设大会侧记

共赴一场未来之约——淄博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与生态建设大会侧记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赵培珊


5月29日,一场机器人产业盛会在齐盛国际宾馆举行。

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赴一场未来之约。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减速器、传感器……几十件产品同台亮相。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再到系统集成,一条全产业链图谱跃然眼前。

新技术引领产业新变革,大会现场,各类机器人行业顶尖技术让人目不暇接。

在德美精密传动(淄博)有限公司展台上,摆放着不同尺寸的谐波减速器。“这个部件犹如人的腕部、肘部关节,机器人能否高精度定位全靠它。”企业研发负责人陈勰介绍说。曾经被国外垄断的高端核心零部件现在已实现量产,这家成立仅两年的企业目前年产能高达30万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协作机器人领域。

“我们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以及焊接机器人熔池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从焊缝寻位、焊缝扫描到焊缝跟踪,公司致力于打破视觉传感技术壁垒,打造更多焊接机器人智能化应用场景。”山东芯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巩庆飞表示,企业将继续深耕智能化、自动化焊接领域,全力助推工业制造业设备更新,打通智能制造落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一款安装了3D视觉传感器的机器人能准确识别来人的位置。这家企业自研的传感器和工业软件广泛应用于汽车、锂电、物流、3C、工程机械等行业,产品已销往50余个国家和地区,3D相机产品全球销量一万余台。

作为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现已落地我市。“选择落地淄博,一是看中了这里的产业优势,淄博有着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二是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在山东省率先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在这里企业发展更安心、更舒心。”公司总经理魏立龙说。

目前,淄博市机器人产业链沿链聚合了研发、生产、配套、集成企业26家,机器人本体年产能达2万台,核心零部件年产能达10万台套,形成了从上游关键零部件到中游整机,再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

“2+3+8”,现场发布的一组数字吸引了参会者关注。做大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淄博纽氏达特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2个龙头企业,做实临淄区齐都机器人产业园、淄博高新区智能协作机器人生态产业园、淄博经开区机器人产业园3个重点园区,抓好“做强核心零部件配套”“推动链式协同发展”等8项重点任务,“238”培育工程让淄博机器人产业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

化工领域,柏斯托化工应用高精度传感器码垛机器人,实现精准识别、抓取固体物料;材料领域,卓意玻纤配备43台IGV、AGV智慧运输终端,生产过程和资源配置大幅优化;汽车领域,唐骏欧铃普及智能喷涂机器人、高精焊接机器人,分别较人工喷涂节省油漆40%以上、较人工焊接提升效率60%以上……“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现场,一份“机器人+”应用场景清单勾勒出我市机器人应用轮廓。从机械、制药、轻工到纺织、建陶、建筑,越来越多行业领域正迈向智能“智”造,实现质效提升。

新技术、新场景、新质效。一个“雨林式”机器人产业链生态系统在淄博渐成气候。

Copyright  ©  2021  汇知英材(唐山)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1011624号-1